查看原文
其他

确诊1例!从发病到死亡仅7天!进入高发期

宁波晚报
2024-08-11

近日,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,记录了母亲从被蜱虫咬,到发病去世的全过程。


4月12号晚上,其母亲突然说没食欲,身体感觉有点发冷,起初,家里人以为就是普通的感冒发烧,并没有在意。经过多重检查,其母亲被确诊为“蜱虫病”, 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,已发展为重症。



4月17日,其母亲病情进一步恶化,被送进ICU,18号医生告知救活概率很低,几乎没有了。19号下午,其妈妈永远地离开了。从发病到死亡,短短7天的时间,一个小小的蜱虫就要了一条人命。而类似的悲剧,几乎每年都在发生着。


蜱虫,是隐藏在春夏户外的隐形杀手,这个季节,草木茂盛,是蜱虫的繁殖高峰期。它通常出没在草丛、灌木丛、森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,等待宿主的到来,伺机而动。往往会趁人不注意时悄无声息地一头扎进皮肤里,并顺势往里钻,如果未及时发觉,它们会一直待在里面,狼吞虎咽地吸血。而且,其所携带病原体,部分潜伏期可长达1个月。即使当时被咬并无大碍,后期也可能发病。


高发季注意做好防范

据中国疾控中心提醒:蜱是媒介生物,常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原体(病毒、细菌、寄生虫)使人、动物患病,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。
当然并不是一旦被蜱叮咬就会导致疾病。一般蜱叮咬后可引起过敏、溃疡或发炎等症状,多较轻微。有时也可引起严重疾病,部分疾病,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(一种病毒病),病死率可超过10%,一定要引起重视!如果能够早发现、早治疗可显著降低疾病重症率和病死率。

随着气温的升高,蜱虫逐渐进入活跃期。上月,宁波疾控就发出健康提醒,外出要谨防蜱虫叮咬。


健康提示:

(1)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、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,减少在较高的草丛及灌木间的走动。 (2)外出活动时,应做好个人防护,穿浅色宽松的长衣长裤,束紧袖口,避免穿凉鞋。(3)在野外活动时,可以携带驱避剂,不仅是裸露的皮肤,衣服上也可以喷洒。(4)野外游玩回家后,要及时更换衣服并检查身体和衣服、背包上是否有藏匿的蜱虫,进入室内后两小时内淋浴可降低蜱传疾病的风险。如携带宠物出门,要注意检查宠物是否被叮咬。


要注意的是:如不幸被蜱虫叮咬,不要直接用手拔除,可把酒精喷涂在蜱虫身上,再用干净的小号尖头镊子将蜱虫尽可能靠近皮肤表面夹住,稳定、均匀用力向上拉动,不要扭曲或猛拉蜱虫,避免蜱虫头部残留体内。如不会处理,立刻前往医院处置。


清除蜱虫后,宜用碘酒、酒精或肥皂和水彻底清洁叮咬部位和双手,并自我观察身体状况两周,一旦出现发热、恶心、腹泻、食欲不振等疑似症状,应及早就医,并告知医生蜱虫叮咬史。






综合 新闻晨报 潮新闻 半岛晨报

宁波疾控 中国疾控中心

编辑 陈欢 审核 郑昕玮

 宁波晚报 商务合作请联系
宁波晚报官微
13586640957(微信同号)
宁波晚报抖音号、视频号
13867871360(微信同号)

转发提醒 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宁波晚报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